陳一新:把抗疫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強大推力
2020-04-26 09:10
“沖鋒一線戰疫情,不辱使命顯擔當。”4月23日,中央政法委機關舉行第10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展示會,介紹參與武漢抗疫工作,交流抗疫心得體會。機關9位同志聯系各自參與武漢抗疫督導工作的親身經歷,談認識談體會,他們鮮活、真切、深刻的發言,既富有實踐體悟,又體現理性思考。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聽取大家發言后深有感觸地說,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鼎力支持下,在中央指導組指導下,武漢全市上下團結奮斗,武漢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武漢戰疫督導50天,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經受住了嚴峻復雜的斗爭考驗,不負重托,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使命任務,既積累了應對風險挑戰的寶貴經驗,也獲得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啟示。
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央政法委機關參戰干部聞令而動、逆行出征,不懼危險、深入前線,既當督導員、又當戰斗員,與武漢干部群眾一道,夜以繼日連續作戰,錘煉了過硬能力和頑強作風,展現了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彰顯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交出了一份圓滿答卷,樹立了新時代政法干部的良好形象。
陳一新在展示會上強調,弘揚抗疫精神,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未來必須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大問題大風險解決在市域。
長安君在現場聆聽了陳一新從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角度談的七點認識和思考,這里與大家逐一分享。
抗疫精神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力量
必須弘揚成為新時代的新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再次考驗和磨礪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展現和錘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武漢戰疫驚心動魄,抗疫精神尤為寶貴。要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使之扎根于心靈、見諸于行動,成風化俗,成為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
——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打造共治鏈,凝聚起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大力弘揚“迎難而上、勇當先鋒”的擔當精神,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的“大考”面前勇挑重擔,在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時刻沖鋒在前。
——大力弘揚“舍身忘死、日夜奮戰”的奉獻精神,積極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忘我工作、頑強拼搏,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弘揚“精準防控、精心救治”的科學精神,努力掌握社會治理規律,善用先進理念、專業方法、精準舉措增強社會治理效能,提升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大力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倡導人人奉獻愛心,堅持守望相助,鼓勵見義勇為,形成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的社會風尚,讓全社會充滿正氣的力量、正義的光輝。
建設平安中國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目標追求
必須進一步夯實“中國之治”基石
抗疫實踐表明,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平安的環境,什么事也辦不成。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影響社會平安穩定的因素層出不窮。建設平安中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根本保障。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建設平安中國的重要路徑和手段。
——深刻認識成立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黨中央對協調小組的職責定位,按照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央政法委的職責要求,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全力推動平安中國建設各項工作。
——抓緊開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課題研究,著力研究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提出平安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體制機制、有效路徑、方法手段和動力保障,為召開第一次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做好充分準備。
——準確把握當前面臨的風險挑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防范應對“疫后綜合癥”兩條戰線、網上與網下兩個戰場,抓好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涉疫矛盾糾紛化解、掃黑除惡決勝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維護公共安全、防控網絡安全風險等重點工作,解決好影響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戰略抓手
必須把重大風險化解在市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次抗疫斗爭進一步表明,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點,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極端重要性;市域風險防控處置不及時,潛在的問題就會變成現實的風險,區域性風險就會釀成全局性風險。市域是重大矛盾風險的產生地、積聚地,但市域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具有解決重大矛盾問題的資源能力和統籌能力,把重大矛盾風險化解在市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影響最小。未來必須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大問題大風險解決在市域。
——把加強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撬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戰略支點來抓,積極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力求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總結抗疫斗爭的經驗教訓,提煉發揮市域優勢、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智能化手段處理疫情風險等成功做法,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堅持改革創新,常態做好應對重大風險的思想準備、法治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做到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及時把重大風險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必須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
從武漢抗疫來看,社區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又是疫情阻隔防控的主戰場。要創新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組織建設,構建起現代城市社區組織體系和動員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確保“平時好用、戰時管用”。
——在體制上,要用活“存量”。組織社區干部、下沉干部、樓長、居民骨干、物業職工、社區志愿者等力量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尤其要把住在轄區內的所有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青團員在平時就編入基層網格、納入志愿者隊伍,實行常態化管理,探索“戰時召之即來、戰之能勝”的新體制。
——在機制上,要用足“增量”。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組織建設,總結推廣武漢市“紅色物業”發展經驗,把社區工作與物業管理融為一體,使物業工作者隊伍變成黨的工作隊伍,使“紅色物業”隊伍發展成為城市社區工作的新型專業隊伍,打通服務社區居民“最后一米”,使黨的工作走進千家萬戶,探索“社區+物業”城市社區工作新機制,切實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和社會組織協同力。
——在手段上,要用好“變量”。加快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乘數效應,實現社區運行“一網統管”、社區服務“一網通辦”,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智治”水平。
“全周期管理”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金鑰匙
必須以新理念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我們要提升理念,積極創新,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堅持系統治理,把握社會治理的整體關聯性,強化全要素協作配合,重視各方面任務的整合貫通,形成覆蓋全面、觸角靈敏、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治理體系,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堅持全程治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機制,形成從源頭到末梢的完整治理鏈條,下“繡花”功夫,把每個環節的工作做扎實、做到位,確保不出紕漏。
——堅持常態治理,著眼戰時、立足平時,建立平戰轉換機制,常態做好應對風險準備,增強社會治理韌性。
——堅持源頭治理,樹立上游思維,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對策,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力求用最少成本和代價解決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理念
必須多辦暖人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武漢保衛戰,歸根結底是為人民而戰。通過這場抗疫斗爭,更加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是力量之源、勝利之本,是真正的英雄。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時刻以黨的宗旨來鏡照自己的群眾觀,走好群眾路線,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
——作決策部署時,要深入實際開展調研,注意多搞一些隨機調研、微服私訪、明察暗訪,多傾聽群眾呼聲,了解基層真實情況,使各項決策部署更接地氣。
——開展活動時,要把群眾所盼所愿作為切入點,顧及群眾的感受,不搞形式漂亮而內容空虛的活動,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
——推動工作時,要把群眾關注的難點焦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不要說大話、唱高調,努力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破解難題上,“新官要理舊賬”,要把歷史的包袱變成發展的財富,把過去遺留的難點變成當今的工作亮點,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政法干警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必須增強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面對戰疫大考,廣大政法干部堅守一線、沖鋒在前,一手抓抗擊疫情,一手抓社會穩定,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實踐表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政法干部最重要的基本功。
——作為政法領導干部,既要有宏觀的廣闊視野、又要有微觀的操作能力,既要能謀劃思路、又要有推動落實的路徑,既要看得出問題、又要拿得出破解問題的對策,在關鍵時刻有擔當、有魄力,站得出來、沖得上去;在危急關頭有定力、有能力,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給群眾以力量,給社會以信心,給黨爭光分憂。只有這樣,才能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中起到引領表率作用。
——廣大政法干警,要勇于在風險挑戰中經受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著力提升法律政策運用能力、智能化技術應用能力、風險預警防控化解能力、專業化打擊處置能力、社會治理基礎管理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中大顯身手、作出貢獻。
~“沖鋒一線戰疫情,不辱使命顯擔當。”4月23日,中央政法委機關舉行第10次“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展示會,介紹參與武漢抗疫工作,交流抗疫心得體會。機關9位同志聯系各自參與武漢抗疫督導工作的親身經歷,談認識談體會,他們鮮活、真切、深刻的發言,既富有實踐體悟,又體現理性思考。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在聽取大家發言后深有感觸地說,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和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鼎力支持下,在中央指導組指導下,武漢全市上下團結奮斗,武漢保衛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武漢戰疫督導50天,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經受住了嚴峻復雜的斗爭考驗,不負重托,完成了黨中央交給的使命任務,既積累了應對風險挑戰的寶貴經驗,也獲得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啟示。
面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央政法委機關參戰干部聞令而動、逆行出征,不懼危險、深入前線,既當督導員、又當戰斗員,與武漢干部群眾一道,夜以繼日連續作戰,錘煉了過硬能力和頑強作風,展現了忠于黨、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彰顯了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精神,交出了一份圓滿答卷,樹立了新時代政法干部的良好形象。
陳一新在展示會上強調,弘揚抗疫精神,樹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未來必須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大問題大風險解決在市域。
長安君在現場聆聽了陳一新從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角度談的七點認識和思考,這里與大家逐一分享。
抗疫精神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力量
必須弘揚成為新時代的新風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這場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再次考驗和磨礪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展現和錘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武漢戰疫驚心動魄,抗疫精神尤為寶貴。要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使之扎根于心靈、見諸于行動,成風化俗,成為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
——大力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打造共治鏈,凝聚起加快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大力弘揚“迎難而上、勇當先鋒”的擔當精神,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防控疫情的“大考”面前勇挑重擔,在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時刻沖鋒在前。
——大力弘揚“舍身忘死、日夜奮戰”的奉獻精神,積極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忘我工作、頑強拼搏,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弘揚“精準防控、精心救治”的科學精神,努力掌握社會治理規律,善用先進理念、專業方法、精準舉措增強社會治理效能,提升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大力弘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倡導人人奉獻愛心,堅持守望相助,鼓勵見義勇為,形成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的社會風尚,讓全社會充滿正氣的力量、正義的光輝。
建設平安中國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目標追求
必須進一步夯實“中國之治”基石
抗疫實踐表明,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平安的環境,什么事也辦不成。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風險挑戰之嚴峻前所未有,影響社會平安穩定的因素層出不窮。建設平安中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根本保障。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建設平安中國的重要路徑和手段。
——深刻認識成立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黨中央對協調小組的職責定位,按照協調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央政法委的職責要求,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全力推動平安中國建設各項工作。
——抓緊開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課題研究,著力研究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提出平安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體制機制、有效路徑、方法手段和動力保障,為召開第一次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做好充分準備。
——準確把握當前面臨的風險挑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疫情防控常態化和防范應對“疫后綜合癥”兩條戰線、網上與網下兩個戰場,抓好捍衛國家政治安全、涉疫矛盾糾紛化解、掃黑除惡決勝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維護公共安全、防控網絡安全風險等重點工作,解決好影響安全穩定的突出問題。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戰略抓手
必須把重大風險化解在市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這次抗疫斗爭進一步表明,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點,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具有極端重要性;市域風險防控處置不及時,潛在的問題就會變成現實的風險,區域性風險就會釀成全局性風險。市域是重大矛盾風險的產生地、積聚地,但市域具有較為完備的社會治理體系,具有解決重大矛盾問題的資源能力和統籌能力,把重大矛盾風險化解在市域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影響最小。未來必須把小矛盾小問題解決在基層,把大問題大風險解決在市域。
——把加強市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撬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戰略支點來抓,積極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力求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總結抗疫斗爭的經驗教訓,提煉發揮市域優勢、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智能化手段處理疫情風險等成功做法,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
——堅持改革創新,常態做好應對重大風險的思想準備、法治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做到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及時把重大風險控制在市域、化解在市域。
基層治理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基礎
必須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創新
從武漢抗疫來看,社區既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又是疫情阻隔防控的主戰場。要創新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組織建設,構建起現代城市社區組織體系和動員機制,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確保“平時好用、戰時管用”。
——在體制上,要用活“存量”。組織社區干部、下沉干部、樓長、居民骨干、物業職工、社區志愿者等力量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形成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尤其要把住在轄區內的所有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青團員在平時就編入基層網格、納入志愿者隊伍,實行常態化管理,探索“戰時召之即來、戰之能勝”的新體制。
——在機制上,要用足“增量”。以基層黨建引領社區組織建設,總結推廣武漢市“紅色物業”發展經驗,把社區工作與物業管理融為一體,使物業工作者隊伍變成黨的工作隊伍,使“紅色物業”隊伍發展成為城市社區工作的新型專業隊伍,打通服務社區居民“最后一米”,使黨的工作走進千家萬戶,探索“社區+物業”城市社區工作新機制,切實增強基層組織戰斗力和社會組織協同力。
——在手段上,要用好“變量”。加快基層社會治理智能化建設,發揮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的乘數效應,實現社區運行“一網統管”、社區服務“一網通辦”,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智治”水平。
“全周期管理”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金鑰匙
必須以新理念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我們要提升理念,積極創新,不斷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堅持系統治理,把握社會治理的整體關聯性,強化全要素協作配合,重視各方面任務的整合貫通,形成覆蓋全面、觸角靈敏、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治理體系,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堅持全程治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治理機制,形成從源頭到末梢的完整治理鏈條,下“繡花”功夫,把每個環節的工作做扎實、做到位,確保不出紕漏。
——堅持常態治理,著眼戰時、立足平時,建立平戰轉換機制,常態做好應對風險準備,增強社會治理韌性。
——堅持源頭治理,樹立上游思維,及早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對策,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力求用最少成本和代價解決問題。
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根本理念
必須多辦暖人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群眾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眾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武漢保衛戰,歸根結底是為人民而戰。通過這場抗疫斗爭,更加深刻認識到,人民群眾是力量之源、勝利之本,是真正的英雄。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為本、以民為先,時刻以黨的宗旨來鏡照自己的群眾觀,走好群眾路線,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標準。
——作決策部署時,要深入實際開展調研,注意多搞一些隨機調研、微服私訪、明察暗訪,多傾聽群眾呼聲,了解基層真實情況,使各項決策部署更接地氣。
——開展活動時,要把群眾所盼所愿作為切入點,顧及群眾的感受,不搞形式漂亮而內容空虛的活動,決不做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蠢事。
——推動工作時,要把群眾關注的難點焦點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錦上添花”,不要說大話、唱高調,努力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
——破解難題上,“新官要理舊賬”,要把歷史的包袱變成發展的財富,把過去遺留的難點變成當今的工作亮點,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政法干警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必須增強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
面對戰疫大考,廣大政法干部堅守一線、沖鋒在前,一手抓抗擊疫情,一手抓社會穩定,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實踐表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政法干部最重要的基本功。
——作為政法領導干部,既要有宏觀的廣闊視野、又要有微觀的操作能力,既要能謀劃思路、又要有推動落實的路徑,既要看得出問題、又要拿得出破解問題的對策,在關鍵時刻有擔當、有魄力,站得出來、沖得上去;在危急關頭有定力、有能力,臨危不亂、指揮若定,給群眾以力量,給社會以信心,給黨爭光分憂。只有這樣,才能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中起到引領表率作用。
——廣大政法干警,要勇于在風險挑戰中經受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著力提升法律政策運用能力、智能化技術應用能力、風險預警防控化解能力、專業化打擊處置能力、社會治理基礎管理能力、群眾工作能力,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踐中大顯身手、作出貢獻。
上一頁:
下一頁:
聯系我們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經濟開發區東環城路以東銀川街655號
郵編:130033
電話:400-611-6175 0431-84617218
手機:18843103569
聯系人:齊琳琳